|
|
以检徽为灯 照亮山海归途
故乡的清晨总裹挟着海风的味道。站在复州河畔远眺,东屏山的樱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河面浮动着细碎的金光。三十年前乡亲们趟过这条河去赶集,如今高铁如银龙般掠过原野,远处轴承产业园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流云。作为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干警,我时常在办案途中凝望这片土地,看山海相拥处升腾的不仅是晨雾,更是一个时代的蓬勃朝气。
一、山海馈赠的赤子之心
复州城的手擀面馆里,老板老李揉面的力道里藏着祖传的节奏。当滚烫的面汤浇上现炸的蛎蝗,升腾的热气模糊了柜台后"诚信经营示范户"的铜牌。去年办理涉企案件时,我们发现老李因法律意识淡薄险些陷入合同纠纷,遂在结案后联合工商联开展"检察护企"行动。如今面馆墙上挂着检察服务联系卡,老李常笑说:"这碗面里现在添了检察的鲜味。"
在东岗镇取证时偶遇百年黄榆树,虬枝上系满的红绸带随风轻舞。树下老人用复州皮影戏的调子唱着新填的词:"检察蓝守护古树根,无人机飞过樱桃林......"原来我们运用公益诉讼技术保护古树群的行动,早已被乡亲们编成了新的民间故事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响,让每片樱桃叶都闪烁着法治的微光。
二、检徽照亮的成长年轮
记得刚入职时参与调解的宅基地纠纷案。两家族谱与土地证在岁月中纠缠成结,八十岁的周大爷颤巍巍掏出1953年的地契。我们三个月走访12个自然屯,在档案局尘封的文书里厘清脉络,最终用三维测绘技术还原了土地变迁。当无人机航拍图投射在村委会白墙上时,争执半辈子的两家人突然沉默——原来他们共同守护的,不仅是几垄田地,更是浸透先祖汗水的乡愁。
去年深秋,我们在休庭间隙听到旁听的老渔民指着制服上的检徽对孙子说:"这徽章里的橄榄枝和我们船上的锚一样,都是让日子扎住根的。"那一刻我忽然懂得,司法威严之外,我们更应是传递法治温度的摆渡人。
三、党旗飘扬的法治航程
在脱贫攻坚战场,检察干警老矫扎根西杨乡三年,手机相册里存满蔬菜种子的繁育日记。种业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西杨乡大力发挥自身优势,将发展优质蔬菜种子产业作为产业强镇的立足之本,特别是在蔬菜种子繁育和加工领域,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,提升精深加工水平,在保障“菜篮子”供应安全,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暮色中的将军石傲立沧海,浪花在礁石上绽放又消散。年轻的检察官小柴站在公益诉讼快艇甲板上回望海岸线,万家灯火正次第亮起。那些在案卷中流淌过的悲欢,在调解室里升腾的期盼,此刻都化作北斗七星,指引着这座轴承之都向更辽阔的法治明天航行。我知道,当每个瓦房店人都成为家乡的"法治轴承",这座城市终将在时代的轴心上,旋转出更加璀璨的光华。
版权所有: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-1号 技术支持: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 |